您现在的位置是:网站首页> 编程资料编程资料
Go模板template用法详解_Golang_
2023-05-26
430人已围观
简介 Go模板template用法详解_Golang_
本文只介绍template的语法和用法,关于template包的函数、方法、template的结构和原理,见:深入解析Go template模板使用详解。
入门示例
以下为test.html文件的内容,里面使用了一个template语法{{.}}。
Go Web {{ . }}
以下是test.html同目录下的一个go web程序:
package main import ( "html/template" "net/http" ) func tmpl(w http.ResponseWriter, r *http.Request) { t1, err := template.ParseFiles("test.html") if err != nil { panic(err) } t1.Execute(w, "hello world") } func main() { server := http.Server{ Addr: "127.0.0.1:8080", } http.HandleFunc("/tmpl", tmpl) server.ListenAndServe() } 前面的html文件中使用了一个template的语法{{.}},这部分是需要通过go的template引擎进行解析,然后替换成对应的内容。
在go程序中,handler函数中使用template.ParseFiles("test.html"),它会自动创建一个模板(关联到变量t1上),并解析一个或多个文本文件(不仅仅是html文件),解析之后就可以使用Execute(w,"hello world")去执行解析后的模板对象,执行过程是合并、替换的过程。例如上面的{{.}}中的.会替换成当前对象"hello world",并和其它纯字符串内容进行合并,最后写入w中,也就是发送到浏览器"hello world"。
本文不解释这些template包的函数、方法以及更底层的理论知识,本文只解释template的语法,如果觉得这些无法理解,或者看不懂官方手册,请看深入解析Go template模板使用详解。
关于点"."和作用域
在写template的时候,会经常用到"."。比如{{.}}、{{len .}}、{{.Name}}、{{$x.Name}}等等。
在template中,点"."代表当前作用域的当前对象。它类似于java/c++的this关键字,类似于perl/python的self。如果了解perl,它更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默认变量$_。
例如,前面示例test.html中{{.}},这个点是顶级作用域范围内的,它代表Execute(w,"hello worold")的第二个参数"hello world"。也就是说它代表这个字符串对象。
再例如,有一个Person struct。
type Person struct { Name string Age int } func main(){ p := Person{"longshuai",23} tmpl, _ := template.New("test").Parse("Name: {{.Name}}, Age: {{.Age}}") _ = tmpl.Execute(os.Stdout, p) } 这里{{.Name}}和{{.Age}}中的点"."代表的是顶级作用域的对象p,所以Execute()方法执行的时候,会将{{.Name}}替换成p.Name,同理{{.Age}}替换成{{p.Age}}。
但是并非只有一个顶级作用域,range、with、if等内置action都有自己的本地作用域。它们的用法后文解释,这里仅引入它们的作用域来解释"."。
例如下面的例子,如果看不懂也没关系,只要从中理解"."即可。
package main import ( "os" "text/template" ) type Friend struct { Fname string } type Person struct { UserName string Emails []string Friends []*Friend } func main() { f1 := Friend{Fname: "xiaofang"} f2 := Friend{Fname: "wugui"} t := template.New("test") t = template.Must(t.Parse( `hello {{.UserName}}! {{ range .Emails }} an email {{ . }} {{- end }} {{ with .Friends }} {{- range . }} my friend name is {{.Fname}} {{- end }} {{ end }}`)) p := Person{UserName: "longshuai", Emails: []string{"a1@qq.com", "a2@gmail.com"}, Friends: []*Friend{&f1, &f2}} t.Execute(os.Stdout, p) } 输出结果:
hello longshuai! an email a1@qq.com an email a2@gmail.com my friend name is xiaofang my friend name is wugui
这里定义了一个Person结构,它有两个slice结构的字段。在Parse()方法中:
- 顶级作用域的
{{.UserName}}、{{.Emails}}、{{.Friends}}中的点都代表Execute()的第二个参数,也就是Person对象p,它们在执行的时候会分别被替换成p.UserName、p.Emails、p.Friends。 - 因为Emails和Friend字段都是可迭代的,在
{{range .Emails}}...{{end}}这一段结构内部an email {{.}},这个"."代表的是range迭代时的每个元素对象,也就是p.Emails这个slice中的每个元素。 - 同理,with结构内部
{{range .}}的"."代表的是p.Friends,也就是各个,再此range中又有一层迭代,此内层{{.Fname}}的点代表Friend结构的实例,分别是&f1和&f2,所以{{.Fname}}代表实例对象的Fname字段。
去除空白
template引擎在进行替换的时候,是完全按照文本格式进行替换的。除了需要评估和替换的地方,所有的行分隔符、空格等等空白都原样保留。所以,对于要解析的内容,不要随意缩进、随意换行。
可以在{{符号的后面加上短横线并保留一个或多个空格"- "来去除它前面的空白(包括换行符、制表符、空格等),即{{- xxxx。
在}}的前面加上一个或多个空格以及一个短横线"-"来去除它后面的空白,即xxxx -}}。
例如:
{{23}} < {{45}} -> 23 < 45 {{23}} < {{- 45}} -> 23 <45 {{23 -}} < {{45}} -> 23< 45 {{23 -}} < {{- 45}} -> 23<45 其中{{23 -}}中的短横线去除了这个替换结构后面的空格,即}} <中间的空白。同理{{- 45}}的短横线去除了< {{中间的空白。
再看上一节的例子中:
t.Parse( `hello {{.UserName}}! {{ range .Emails }} an email {{ . }} {{- end }} {{ with .Friends }} {{- range . }} my friend name is {{.Fname}} {{- end }} {{ end }}`) 注意,上面没有进行缩进。因为缩进的制表符或空格在替换的时候会保留。
第一行和第二行之间输出时会换行输出,不仅如此,range {{.Emails}}自身也占一行,在替换的时候它会被保留为空行。除非range前面没加{{-。由于range的{{- end加上了去除前缀空白,所以每次迭代的时候,每个元素之间都换行输出但却不多一空行,如果这里的end去掉{{-,则每个迭代的元素之间输出的时候都会有空行。同理后面的with和range。
注释
注释方式:{{/* a comment */}}。
注释后的内容不会被引擎进行替换。但需要注意,注释行在替换的时候也会占用行,所以应该去除前缀和后缀空白,否则会多一空行。
{{- /* a comment without prefix/suffix space */}} {{/* a comment without prefix/suffix space */ -}} {{- /* a comment without prefix/suffix space */ -}} 注意,应该只去除前缀或后缀空白,不要同时都去除,否则会破坏原有的格式。例如:
t.Parse( `hello {{.UserName}}! {{- /* this line is a comment */}} {{ range .Emails }} an email {{ . }} {{- end }} 管道pipeline
pipeline是指产生数据的操作。比如{{.}}、{{.Name}}、funcname args等。
可以使用管道符号|链接多个命令,用法和unix下的管道类似:|前面的命令将运算结果(或返回值)传递给后一个命令的最后一个位置。
例如:
{{.}} | printf "%s\n" "abcd" {{.}}的结果将传递给printf,且传递的参数位置是"abcd"之后。
命令可以有超过1个的返回值,这时第二个返回值必须为err类型。
需要注意的是,并非只有使用了|才是pipeline。Go template中,pipeline的概念是传递数据,只要能产生数据的,都是pipeline。这使得某些操作可以作为另一些操作内部的表达式先运行得到结果,就像是Unix下的命令替换一样。
例如,下面的(len "output")是pipeline,它整体先运行。
{{println (len "output")}} 下面是Pipeline的几种示例,它们都输出"output":
{{`"output"`}} {{printf "%q" "output"}} {{"output" | printf "%q"}} {{printf "%q" (print "out" "put")}} {{"put" | printf "%s%s" "out" | printf "%q"}} {{"output" | printf "%s" | printf "%q"}} 变量
可以在template中定义变量:
// 未定义过的变量 $var := pipeline // 已定义过的变量 $var = pipeline
例如:
{{- $how_long :=(len "output")}} {{- println $how_long}} // 输出6 再例如:
tx := template.Must(template.New("hh").Parse( `{{range $x := . -}} {{$y := 333}} {{- if (gt $x 33)}}{{println $x $y ($z := 444)}}{{- end}} {{- end}} `)) s := []int{11, 22, 33, 44, 55} _ = tx.Execute(os.Stdout, s) 输出结果:
44 333 444 55 333 444
上面的示例中,使用range迭代slice,每个元素都被赋值给变量$x,每次迭代过程中,都新设置一个变量$y,在内层嵌套的if结构中,可以使用这个两个外层的变量。在if的条件表达式中,使用了一个内置的比较函数gt,如果$x大于33,则为true。在println的参数中还定义了一个$z,之所以能定义,是因为($z := 444)的过程是一个Pipeline,可以先运行。
需要注意三点:
- 变量有作用域,只要出现end,则当前层次的作用域结束。内层可以访问外层变量,但外层不能访问内层变量。
- 有一个特殊变量
$,它代表模板的最顶级作用域对象(通俗地理解,是以模板为全局作用域的全局变量),在Execute()执行的时候进行赋值,且一直不变。例如上面的示例中,$ = [11 22 33 44 55]。再例如,define定义了一个模板t1,则t1中的$作用域只属于这个t1。 - 变量不可在模板之间继承。普通变量可能比较容易理解,但对于特殊变量"."和"$",比较容易搞混。见下面的例子。
例如:
func main() { t1 := template.New("test1") tmpl, _ := t1.Parse( ` {{- define "T1"}}ONE {{println .}}{{end}} {{- define "T2"}}{{template "T1" $}}{{end}} {{- template "T2" . -}} `) _ = tmpl.Execute(os.Stdout, "hello world") } 上面使用define额外定义了T1和T2两个模板,T2中嵌套了T1。{{template "T2" .}}的点代表顶级作用域的"hello world"对象。在T2中使用了特殊变量$,这个$的范围是T2的,不会继承顶级作用域"hello world"。但因为执行T2的时候,传递的是".",所以这里的$的值仍然是"hello world"。
不仅$不会在模板之间继承,.也不会在模板之间继承(其它所有变量都不会继承)。实际上,template可以看作是一个函数,它的执行过程是template("T2",.)。如果把上面的$换成".",结果是一样的。如果换成{{template "T2"}},则$=nil
如果看不懂这些,后文有解释。
条件判断
有以下几种if条件判断语句,其中第三和第四是等价的。
{{if pipeline}} T1 {{end}} {{if pipeline}} T1 {{else}} T0 {{end}} {{if pipeline}} T1 {{else if pipeline}} T0 {{end}} {{if pipeline}} T1 {{else}}{{if pipeline}} T0 {{end}}{{end}} 需要注意的是,pipeline为false的情况是各种数据对象的0值:数值0,指针或接口是nil,数组、slice、map或string则是len为0。
range...end迭代
有两种迭代表达式类型:
{{range pipeline}} T1 {{end}} {{range pipeline}} T1 {{else}} T0 {{end}} range可以迭代slice、数组、map或channel。迭代的时候,会设置"."为当前正在迭代的元素。
对于第一个表达式,当迭代对象的值为0值时,则range直接跳过,就像if一样。对于第二个表达式,则在迭代到0值时执行else语句。
tx := template.Must(template.New("hh").Parse( `{{range $x := . -}} {{println $x}} {{- end}} `)) s := []int{11, 22, 33, 44, 55} _ = tx.Execute(os.Stdout, s) 需注意的是,range的参数部分是pipeline,所以在迭代的过程中是可以进行赋值的。但有两种赋值情况:
{{range $value := .}} {{range $key,$value := .}} 如果range中只赋值给一个变量,则这个变量是当前正在迭代元素的值。如果赋值给两个变量,则第一个变量是索引值(map/slice是数值,map是key),第二个变量是当前正在迭代元素的值。
下面是在html中使用range的一个示例。test.html文件内容如下:
Go Web
- {{ range . }}
- {{ . }} {{ else }}
- Nothing to show {{ end}}
本站声明:
1、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,不保证100%完整、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;
2、本站所发布的文章以及附件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;不得将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;否则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,本站概不负责!
相关内容
- go语言beego框架分页器操作及接口频率限制示例_Golang_
- Go处理json数据方法详解(Marshal,UnMarshal)_Golang_
- Go基础教程系列之WaitGroup用法实例详解_Golang_
- GO语言协程互斥锁Mutex和读写锁RWMutex用法实例详解_Golang_
- Go实现线程池(工作池)的两种方式实例详解_Golang_
- go语言beego框架web开发语法笔记示例_Golang_
- golang beego框架路由ORM增删改查完整案例_Golang_
- GO语言入门学习之基本数据类型字符串_Golang_
- Beego中ORM操作各类数据库连接方式详细示例_Golang_
- Go基础教程系列之Go接口使用详解_Golang_
点击排行
本栏推荐
